百度百科講:"養老院即敬老院?!币虼?,很多人認為進養老院就是沒兒沒女,日子沒有依托的鰥,寡,孤,獨者。和兒女不孝沒有辦法的老人。社會有一種觀念,誰進了養老院說明誰家的兒女不孝。去年在沈陽一家養老院,我接待一對老配偶,他們選好房間了,給在北京足球隊當教練的兒子打電話,接電話是兒媳,她榜首句話,“你們這樣做適宜嗎?”婆婆說:“不是適宜不適宜,我是告訴你們,不是讓你們批準的?!笨蓻]過一會,兒子來電話,娘倆講了十幾分鐘。老人告訴我明日來入住,兒子,媳婦擋不住咱們?,F在一年過去了也沒有來,真的擋住了。
人的觀念,社會輿論像兩座大山相同,擋住了千千萬萬想進養老院的老人。
為什么輿論上會說老人入住養老院就是不孝呢?
一方面是固守“養兒防老”老觀念的老人,一方面是被工作、生活壓得喘不過來氣的子女。
計劃生育之后典型的中國式“421”家庭模式,讓當下的養老問題避無可避。在獨生子家庭結構模式下,如果再繼續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,意味著一個獨生子女要承擔起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養老責任,傳統的家庭式養老,顯然會遭遇重大的挑戰。
正因為如此,將老人送入養老院已經不是“孝與不孝”的問題,而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。